罗翔是著名的法学教授,也是一名作家、思想传播者,也是网络名梗“法外狂徒张三”的创造者。他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,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。他长期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,主讲刑法课程,以幽默而犀利的授课风格在网络上走红,被学生们称为“行走的刑法典”。他的讲课内容常超越法律本身,触及道德、人性、信仰与自由等更深层的议题。

罗翔的名言常带有哲理性与反思性,提醒人们保持理性与敬畏。他强调,法律的意义不在于惩罚,而在于约束人性;正义不仅是制度的产物,更是良知的选择。他主张“法律的底线不是道德的天花板”,提倡在遵守规则之外,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省与善意。正如他所说:“法治的敌人不是罪犯,而是对规则的轻视。”这使他的法律教育不再局限于专业,而成为一种社会启蒙。

除了学术身份,罗翔也是一位思想启蒙者。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探讨复杂的伦理问题,敢于直面人性中的矛盾与脆弱。他在演讲与著作中多次提到“敬畏感”,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信仰与规则,是因为我们有限而易迷失。对他而言,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,而是能够克制欲望、承担责任。

罗翔的影响力,来自他让严肃的法律变得温度可感,让抽象的道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自省。他提醒人们:在复杂的世界里,保持理性、良知与善意,是最可贵的力量。

下面是 罗翔 曾经在公开演讲、视频或著作中说过的 35句名言(涵盖了他对人生、法律、道德、人性与信仰的思考):

💭 一、关于人生与成长

  1. “人最大的自由,是敢于承认自己的有限。”
  2. “一个人若没有敬畏,他就会为所欲为。”
  3. “真正的成长,不是越来越能说,而是越来越能听。”
  4. “世界从不缺聪明人,缺的是有良知的聪明人。”
  5. “你可以选择不伟大,但请不要选择不善良。”
  6. “痛苦不是惩罚,而是提醒我们仍然活着。”
  7. “人要学会与自己的渺小和解。”
  8. “不要做情绪的奴隶,要做理性的主人。”
  9. “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平凡,而是自以为不平凡。”
  10. “所谓成熟,就是知道什么可以改变,什么不可以改变。”

⚖️ 二、关于法律与正义

  1. “法律不是完美的,但它是我们对抗人性之恶的最后防线。”
  2. “法律是底线,不是道德的天花板。”
  3. “法律不解决所有问题,但它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。”
  4. “一个社会的文明,不在于它惩罚谁,而在于它如何对待被惩罚的人。”
  5. “刑法的意义,不在于多么严厉,而在于它让人心存敬畏。”
  6. “法治的敌人不是罪犯,而是对规则的轻视。”
  7. “法律是冷的,但它守护的是热的公义。”
  8. “如果法律只为强者服务,那么它就不配被称为法律。”

🧠 三、关于人性与道德

  1. “人性不是天使,也不是魔鬼,而是二者的混合体。”
  2. “人要克制自己的恶,而不是去审判别人的恶。”
  3. “道德感不是天然的,它需要不断训练。”
  4. “最大的恶,往往披着正义的外衣出现。”
  5. “一个人若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,那他就最危险。”
  6. “我们常常以正义之名,行愚蠢之事。”
  7. “真正的善,不是出于恐惧,而是出于理解。”

🌱 四、关于教育与思考

  1. “教育的本质,不是告诉你答案,而是教你提问。”
  2. “读书的意义,不是变得更聪明,而是变得更宽容。”
  3. “不要急于去反驳,先学会去理解。”
  4. “知识让人谦卑,偏见让人盲目。”
  5. “思想的独立,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尊严。”

⛪ 五、关于信仰与内心

  1. “信仰不是逃避现实,而是给现实以意义。”
  2. “人若没有信仰,就容易被欲望牵着走。”
  3. “敬畏不是害怕,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庄重态度。”
  4. “真正的自由,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而是可以不做自己想做的事。”
  5. “在黑暗中仍然选择善良,这才是光。”

这些话语是罗翔对理性、敬畏与人性的思考,展现出他作为法律人和思想者的深刻洞见。罗翔以平实的语言揭示了人类的有限与复杂,强调真正的成长来自对自我的认知与克制,而非对他人的审判。罗翔不断提醒我们,理性并非冷漠,敬畏并非软弱,善良不是天真,而是一种选择。他的思想让人明白:在混沌的时代,坚持思考、保持良知、敬畏规则、追求真善,才是一个人最深的力量。

延伸阅读:

从学会独立决策开始

孩子不是清单,而是生命

By Cathy

One thought on “35句罗翔的名言警句,是他对生活、人性以及法律的深刻理解”

发表回复